孩童時期曾經在基隆待過,卻對這個城市很陌生,唯獨味道不易忘卻。

老一輩的基隆人大概說不出卻都品嘗得出來這股熟悉的味道,那是飄香基隆七十年的調料香味,在基隆與宜蘭頗具盛名,或許年輕一輩沒有聽過馬記的名聲,但卻嘗過馬記的香味。
馬記齊魯麻油店,從初代馬老先生開始便以傳統的山東水洗式方法煉製麻油,就如同課文中的賣油翁一樣,一杓一杓地賣,一杓一杓地飄香各戶。
現在因應時代變遷,也開始進駐網路商店了,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購買的管道。

而堅持古法製作與單純想做出好油的心,依舊體現在每一杓油當中。
馬記特級小磨香油
馬記的小磨香油和市面上普遍看到的油壓式方法不同。
馬記是將白芝麻以清水清洗後,撈去混合在其中的雜質與芝麻皮後,放入鍋中炒至適合的熟度,再將其研磨成芝麻醬,接著加入100度滾水搖晃使其油水分離,將飄在上層的蔴油取出並沈澱數日,如此繁瑣的方法比起油壓式更能保留住芝麻的香氣與芳醇。
而香油也是以塵平時料理非常喜歡使用的調料之一,醃肉、涼拌小黃瓜、煮粥或是炒菜,只要幾滴香油下去,便賦予味覺多一個層次。

這次要來做的是涼拌雞肉絲,以塵很喜歡用氣炸鍋來做料理,將醃漬過的雞胸肉放入氣炸後取出。

待其涼了以後撕成絲狀,可以用手撕,也可以用叉子輔助,會方便許多。

鋪上剛刨好的小黃瓜絲,在淋上適量的小磨香油就完成啦!


平常不喜歡料理加入香油的老公,這次卻覺得非常好吃,說和以前市面上買到的香油味道不一樣,馬記的小磨香油味道很令人感到舒服。

也因此以塵更不客氣地在料理當中加入香油,滿足自己的味蕾了。
馬記特級胡麻油
除了小磨香油之外,馬記的胡麻油味道也是非常香醇。
正巧天候漸寒,很適合來碗麻油雞。

老薑、枸杞、雞肉、米酒、胡麻油,就是麻油雞的精隨了。

胡麻油如果加熱過久,會多一點苦味,因此以塵是先用一般的油煸薑片。

接著將雞皮朝下放入鍋中,讓雞油釋出。
差不多熟了以後到入米酒。

再加入適量的胡麻油。
不得不說馬記胡麻油的色澤非常漂亮,香氣也很足夠,才倒入鍋中沒多久麻油雞的味道就開始飄散。

最後加入適量枸杞就完成啦!


另外也可以用胡麻油乾煸老薑後煎蛋,變出麻油煎蛋,讓冷冷的冬天餐桌上充滿變化。
讓馬記飄香在飯桌間,品嘗堅持與古法的香醇。